C(sp3)-Cl鍵存在于許多生物活性分子中,也可通過取代或交叉偶聯反應作多樣化的位點。
2024年12月5日,北京理工大學楊小會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發表題為《Palladium-catalyzed remote internal C(sp3)?H bond chlorination of alkenes》的研究論文,王耀鑫為論文第一作者,楊小會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楊小會,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化學與化工學院長聘教授、獨立課題組組長(PI), 國家級青年人才。2010年本科畢業于江蘇師范大學;2012年、2015年碩士(導師:謝建華教授)、博士(導師:周其林院士)畢業于南開大學。2016-2020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從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導師:Vy M. Dong教授。2020年加入北京理工大學。
主要研究興趣為不對稱催化合成、潔凈能源(可見光、電等)催化、金屬有機化學、物理有機與計算化學、醫藥中間體和手性藥物等功能有機分子合成。迄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SCI學術論文20余篇,其中以通訊或第一作者發表18篇,包括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及Chem. Sci.等。
在本文中,作者報道了通過連續的烯烴異構化和氫氯化反應對烯烴進行遠程內部位點選擇性C(sp3)-H鍵氯化,從而能夠合成具有優異位點選擇性的芐基氯化物和叔氯化物。
這種轉化為天然產物和藥物衍生物的后期氯化提供了令人興奮的可能性。
作者還展示了從未精煉的異構烯烴混合物中區域聚合合成單一烷基氯,這些混合物可以直接從石化原料中提取。
圖1:烯烴內部選擇性C(sp3)-H鍵氯化
圖2:反應條件的優化
圖3:烯烴的遠程內部C(sp3)-H鍵氯化
圖4:苯乙烯和多取代烯烴的氫氯化反應
圖5:機理研究
綜上,這項研究報道了一種Pd催化的遠程內部C(sp3)-H鍵氯化反應,研究人員通過連續烯烴異構化和氫氯化反應,實現了對多種底物的芐基和叔氯化物的合成,它們具有出色的位點選擇性。
該研究不僅開發了一種高效的鈀催化方法,克服了在熱力學上不利的C-Cl鍵形成難題;還展示了該方法在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和從石油化工原料中合成氯化物的潛力,為有機合成提供了一種新的策略。未來有望應用于藥物化學、材料科學、石油化工原料的高值化利用、化學合成等方面。
Wang, YX., Wang, Z. & Yang, XH. Palladium-catalyzed remote internal C(sp3)-H bond chlorination of alkenes.?Nat. Commun., (2024).?
原創文章,作者:zhan1,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m.zzhhcy.com/index.php/2024/12/10/bed8dc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