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富鋰層狀正極中的氧氧化還原可以使可用容量超過250 mAh g-1,但它也帶來了長循環時容量的快速衰減和熱濫用時的嚴重安全問題。圖1 從原子尺寸看結構特征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劉兆平、邱報、浙江工業大學高靜等提出了一種通過表面的層間調節和體相的類Li2MnO3域脫域的綜合策略,以規避上述問題。前者是通過熱激勵后的ALD技術進行的,而后者則是通過作者以前的工作中報告的成分控制來實現的。通過Cs校正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Cs-STEM),這項工作徹底研究了富鋰層狀正極Li1.08Ni0.22Co0.22Mn0.45O2的詳細表面和體層結構,并通過在線微分電化學質譜(DEMS)沒有檢測到氧氣。圖2 在線微分電化學質譜研究研究顯示,通過原子層沉積的可控層間效應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晶格失配,抑制循環過程中的結構退化。而通過成分控制,脫域的Li2MnO3類域可以完全禁止晶格氧從體外釋放,從而提高電極的熱穩定性。結果,優化后的正極材料在200次循環后表現出94.0%的容量保持率。采用所得正極和石墨負極的1.25Ah多層軟包電池具有出色的循環性能,在0.5C下710次循環后可保持80.4%的容量。更重要的是,在成功通過實用級熱安全和針刺測試后,該方法所衍生的出色安全特性得到了驗證。圖3 半/全電池中正極的電化學性能Optimizing Both Bulk and Surface Structure of Li-Rich Layered Cathodes for Long-Life and Safe Li-Ion Batterie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fm.20230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