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Fe)基催化劑是一種基于深度氧化技術的廢水修復的有希望候選者,但這些材料的制備往往涉及復雜和能源密集型的合成。此外,由于制備條件的固有限制,實現催化劑的全部潛力還具有挑戰性。
基于此,復旦大學朱向東研究員等人報道了通過軟碳輔助閃光焦耳加熱(FJH)策略開發了一種鐵基納米催化劑。FJH涉及快速升溫、電擊和冷卻,該過程同時將低品位鐵礦物(FeS)和軟碳轉化為嵌入薄層石墨烯中的富電子納米Fe0/FeS異質結構。該過程節能,能耗比傳統熱解降低34倍。
通過DFT計算,作者研究了納米Fe0/FeS異質結構復合材料的催化機理。作者構建了石墨烯中Fe0/FeS異質結構的Fe0/FeS/C和FeS/Fe0/C兩種結構模型,其中Fe0/FeS/C和FeS/Fe0/C的吸附能分別為-4.169 eV和-4.135 eV。
結果表明,對比FeS/C或Fe0/C與PDS的吸附體系,Fe0/FeS異質結構容易吸附PDS,并由于電子傳輸能力的提高而使O-O鍵斷裂產生自由基。Fe0/FeS/C和FeS/Fe0/C的電子傳輸能力明顯高于FeS/C和Fe0/C,由于電子離域效應能轉移更多的電子。
此外,Fe0/FeS/C和FeS/Fe0/C在PDS的吸附能、O-O鍵和電子傳輸能力上的差異可以忽略不計。所有結果都證實,富電子納米Fe0/FeS異質結構的存在極大改善了CAP的降解。
此外,O-O鍵的斷裂是催化反應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過程。對比Fe0/C,富電子Fe0/FeS/C具有更低的O-O鍵斷裂能壘,催化反應具有更低的吉布斯自由能,因此電子離域效應使得富電子Fe0/FeS/C自發,且更容易激活PDS。
Rapid self-heating synthesis of Fe-based nanomaterial catalyst for advanced oxidation. Nat. Commun., 2023, DOI: 10.1038/s41467-023-40691-2.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m.zzhhcy.com/index.php/2023/09/29/7e3e2ddd28/